首页

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

找商机项目 |

时间:

2017-08-24

|

【www.101ms.com--找商机项目】

  30岁,连续创业4次,曾经身价千万,又败得身无分文。他反思,“我到底做错了什么?获得了什么?”今天,101商机网www.101ms.com小编是为大家分享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范文,欢迎参考!

  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

  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 警惕导致失败的100个创业错误

  我们常说创业要有自己的特色,不能盲从。

  不过有些“特色”,我们还是尽量不要拥有,因为它们会对你的事业产生不良的影响。

  生为商人没有错,但商旅途中一定会时常犯错。

  错而能知错而能改错,则善莫大焉,企业幸甚!

  1、哥们式合伙,仇人式散伙

 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――公司创办之初,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,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,或者有而模糊。

  企业做大后,制度变得重要,利益开始惹眼,于是“排座次、分金银、论荣辱”,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,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。

  2、盲目崇拜社会关系

  关系推动生产力,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;

  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,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,忘记了“打铁还须自身硬”的真理,则企业本末倒置,大患迟早降临。

  3、迷信“空降兵”

  都说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。

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不可不用“空降兵”,不可乱用“空降兵”,不可全用“空降兵”。

  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,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:放弃身边的人才,迷信远方的大师。

  4、企业支柱亲信化

  一个靠人控制人,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。

  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,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,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。

  5、面子大于真理

  面子是:我已经这样定了,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;

  真理是: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,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。

  爱面子的老板说:他*的就这么去,谁不执行谁下课,玩也要玩到底。

  6、商业式迷信

  罗盘神签加卦相,诚惶诚恐,测风水测人才;

  香火缭绕进庙堂,顶礼膜拜,求机运求财富。

  商海无情,翻云覆雨,谁来保佑?

  7、知人而不自知

  看人头头是道,看己昏头昏脑。

  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,一段成功史,满脑糊涂账。

  也因此,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:坚持什么,改进什么;

  如何创新,如何固守。

  8、习惯性信用缺失

  说话不算数、合同不算数、承诺不算数,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。

  对内,规则计划变幻无穷,今天立,明天改,后天再改,手下无所适从;

  对外,合同承诺一张废纸,视情况涂抹、打折甚至撕毁,合作者有去无回。

  9、匪文化心态

 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,生于青萍之末,长于江湖之野,走的是匪文化路线:关上山寨大门,老子天下第一;

  冲出山寨掠财,碰壁拐弯,见缝就钻。

  图的是人生痛快,少一份使命精神;

  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,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。

  10、阶级斗争企业化

 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,但不可以搞斗争。

  “文化大革命”告诉我们,“挑起群众斗群众”最后所失去的,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。

  11、沉湎酒色

 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;

  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湎酒色;

  有人因为“过去吃了苦”,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;

  有人因为“人生苦短”,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。

  12、投资冒险主义

  拿自己“吃稀饭”的钱去搞投资,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“吃稀饭”的钱去搞投资,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,身家性命系于一线,战战兢兢,急功近利,举止失措,焉能不败?

  13、投资经验主义

  在另一个时间、另一个市场、另一个行业,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,以当年的感觉投资、布局、生产、销售。

  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,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,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?

  14、投资极端主义

 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,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,前脚踩油门,后脚踩刹车,企业振荡,落英缤纷......投资者的常见毛病,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。

  15、人力资源幻觉

 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,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。

  16、过度追求系统平衡

  企业总是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组成,它们彼此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。

  但老板过分看重平衡,在奖惩政策、人员提升、部门权限、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“一碗水端平”,最后优者不奖、错者不罚,所有部门都吃大锅饭,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。

  17、抬头批判潜规则,低头猛搞潜规则

  从不认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到来负有身体力行的责任。

  18、完美主义群众化

  完美主义不是坏事,但若将其扩大化,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麻烦。

  完美主义的老板总想达成最高的目标。

  他们对下属“高标准,严要求”,因为求之深,所以责之切,总是有太高的眼光、太多的挑剔、太多的责备。

  19、附庸风雅

  一窝蜂登山,一窝蜂打高尔夫,一窝蜂EMBA,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......值得指出的是,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,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。

  20、不学无术

  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,事情一多,就不愿意学习了。

  很多人不读书,不看报,不看电视,不上网,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。

  在他们看来,市场是最好的老师,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。

  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,信息封闭,知识结构老化,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,要么被主流遗忘。

  21、公司小皇帝心态

  人人三呼万岁,事事溜须拍马,恭顺者提拔,意见者遭殃,“我的地盘我作主”。

  22、擦边球情结

  总是在法律允许和禁止的边缘徘徊,总是希望利用政策的漏洞渔利。

  这些历史上打惯了擦边球的人们,在不用擦边更有胜算的新规则里,反而显得茫然失措,举手投足连连丢分。

  23、强于战术弱于战略

  这群商人的才华,几乎都表现在挽救一个错误的战略计划上了。

  24、强于战略弱于战术

  通俗地说,是想象力很够,行动力不够。

  当然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,一个伟大的构想总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夭折。

  25、强烈的政治情节

  提到政治就兴奋,靠近政治就愉悦,企业里面玩政治,人生目标搞政治;

  经商只是为当官做准备――属中国传统价值观“当官才能光宗耀祖”的新时代折射。

  然而经验证明,政治是把双刃剑,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懂政治、学政治,但不可玩政治。

  26、自我膨胀

  这类商人的逻辑是:财富比别人多,所以才能就比别人够,见识就比别人广,基因就比别人好......以此逻辑推演,一个人的自信心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爆棚,一个人的命运也常在同一时间转轨。

  27、迷恋赌博

  人皆有赌性,富于冒险精神的商人或许更甚。

  但敢冒风险和迷恋赌博是两回事。

  所谓小赌怡情,大赌乱性;

  赌性是一朵恶之花,一遇温床便奢靡开放,不加节制就可能毁掉一切。

  28、生活习惯不健康

  总是第二天开始锻炼,总是旅游的时候最累,总是一应酬就喝,一喝酒就醉,事业充满激情,身体充满疲惫......

  29、法制观念淡薄

  原因如下:一,有钱难道不能搞定一切?二,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,怎会翻船?三,别人都这么干,我为什么不能?四,天啦,这点小事也算违法?

  30、武大郎开店

  不能容忍部下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,为了保持心理上的优越感和便于管理,喜欢招聘和使用不如自己的人。

  这类企业往往缺乏活力,在竞争中越来越难以胜出。

  31、漠视社会公德

  尊老爱幼,扶贫济困;

  遵守交通规则,维护公共秩序;

  不骄不躁不蛮横,节水节电节资源......今天,你忘记了吗?

  32、提着裤子找厕所

  做企业没有预见性,事到临头才忙找对策。

  具体表现在:不储备人才,不建立良好和谐的公共关系,不开发换代产品,不准备足够的现金流等。

  33、重业务轻财务

  民营企业老板大都是跑业务出身,或至少是很长时间战斗在企业营销第一线。

  这决定了他们的潜意识:市场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,当领导市场知识比财务知识更重要,搞管理销售报表比财务报表更诱人,做决策来自市场的调查数据比来自财务的预算核算更关键。

  34、个人表现主义

  在一个企业里,我才是红花,大家都是绿叶;

  在一个圈子里,我才是中心,大家都是配角――否则向内就会“怒从心中起,恶向胆边生”;

  向外就会“全无兴趣,恕不奉陪”。

  其客观效果是,企业越做越难,圈子越扯越小。

  35、集团综合症

  据说现在全世界号称“集团”的公司加在一起,都没有中国多――几十上百万净资产的企业老板号称某某集团董事长的,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。

  这是中国人虚张声势、不顾信用、好大喜功的企业化写照。

  36、速度幻觉症

  以个人的才能及工作绩效衡量所有人,以一个小团队的状态衡量全社会,从而误判投资回报周期,错估目标达成速度。

  37、企业掌控神经质

  很多老板常常疑神疑鬼,怀疑这个对他不忠,那个在干私活;

  怀疑这个在挖墙角,那个在磨洋工。

  一天到晚都认为他的下属总是向他隐瞒了什么东西。

  不信任副手,不信任合作伙伴,不信任财务,不信任采购人员,不信任基层员工。

  自己累,员工也累。

  38、会议综合症

  有事开会,无事也开会;

  大事开会,小事也开会。

  仿佛只有通过会议,老板和员工才能沟通,企业的控制才能实现,老板的意志才能贯彻。

  然而在很多企业,无效而过多的会议,已经构成它们最大的成本浪费。

  39、大企业形态小企业心态

  规模已经够大,心态依然很小:没有战略,缺乏人才,对员工能省则省,科研费用能推就推。

  本来已有大资本,偏偏又是土财主。

  因为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大企业,于是往往在堂皇外表下面露出留着泥巴的脚。

  一旦有风吹草动,那颗小小的心脏就会被庞大的身躯累死。

  40、营销唯一症

  企业的生死成败、资源重心,全压在市场营销一个环节上,一荣俱荣一损俱损。

  经验证明,这类企业即便超速成长也多如“塑料大棚”,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,风光三年以上者寥寥无几。

  41、制度管理教条主义

  生搬硬套西方企业理论,忽略中国企业本土文化背景,企业管理全盘西化、制度化、文本化。

  其结果是企业形态不伦不类、企业文化不洋不土、企业命运不生不死。

  42、管理幅度过大

  一项研究证明,一个人最多管十几个人,多了就会乱套,所以事事抓在手上不如建立一套规则把权力放下去,要不然累垮了自己,也拖垮了企业。

  43、形式主义借尸还魂

  二十年前打破铁饭碗,冲破形式主义而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,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年岁增长,论资排辈日趋固化,等级制度日趋习惯,企业理念日趋模糊,企业文化日趋空洞――“百年钟馗变钟鬼”,形式主义又回来了。

  44、缺乏民主

  制定了一大堆政策、制度,要求员工绝对执行,到了自己面前却一推再推;

  大会小会上严厉禁止种种不轨行径,一转身自己就成了最大的破坏者。

  45、野蛮管理

  其中比较容易想到的现象是:粗暴、打骂、体罚、限制人生自由等。

  比较不容易想到的现象是:从生活、言行、习惯、价值观等方面对员工做过度要求,甚至盲目实行企业军事化管理。

  这其中隐藏着现代商人必须唾弃封建观念:主宰等于权力,独裁等于效率。

  46、项目爱好癖

  唰,老板的眼睛放光了!嚯,老板的脸色出彩了!瞧,老板又开始行动了――肯定又在谈项目了。

  唉,我们公司去年谈了76个项目,落实了一个,至今都还在亏损。

  47、企业浮夸风

  浮夸风害死人,国家如此,企业也如此。

  很多企业家喜欢到处吹牛,一些所谓的企业家高峰论坛往往成了数字吹嘘论坛。

  同时,四处招兵买马,动辄搞跨越式发展,超常规跃进,几年之内要进入世界500强行列。

  久而久之,形势一片大好,老子天下第一,精神面貌饱满,从上到下陷入自我吹嘘自我满足的陷阱。

  48、合作伙伴同质化

  中国企业合伙常见病。

  一群相同气质爱好、能力水平、资源范围的理想主义者共同创业,上路之后才发现,一艘大船的远航既需要舵手,也需要水手,既需要懂天气的,也需要懂水文的......于是结构性失败在所难免。

  49、运动式管理

  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管理。

  比如纪律不严明了,质量下滑了,营销不得力了,总是靠发动一场企业内部运动来突击解决。

  企业老板成消防队员,随时扑向失火的角落。

  最大的好处在于立竿见影;

  最大的坏处在于扰乱了企业经营的正常轨迹,透支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。

  50、泛官僚化

  企业内从老板到管理者,每一个人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,讲究程序、等级,习惯摆谱、弄权。

  此类现象严重的企业多半服务心态缺乏,学习能力欠缺,僵化保守直至竞争力丧失。

  51、主意太多,朝令夕改

  企业三天一小震,五天一大震,再强烈的信心也会全部震散,再优秀的团队也会茫然失措,再结实的建筑也会最终倒塌。

  52、忙而效率低下

  一个合理的建议是,立即停下你陀螺一样旋转的身体,去海边的沙滩晒着太阳理清以下问题:你的管理链条在哪一个环节开始打滑?你的企业动力是哪一个环节推而不动?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,哪些不是?哪些事情是你应该做的,哪些是你应该授权别人做的?

  53、专家依赖症

  很多企业家对专家很迷信,事事以专家为准。

  但专家不是万能,他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,难免有局限,特别是在市场经验方面。

  所以,一旦过于迷信专家,往往会陷入教条化陷阱。

  54、好大喜功

  1000万的资金要盖70层的高楼;

  10岁的公司提出5年赶超世界500强的目标;

  30万身价的老板幻想着激动人心的远景,小项目不愿做大项目做不了......人性的弱点放在商人身上,其结局就更显悲壮。

  55、用胆而不用心

  中国的企业家从来不缺冒险精神,而是缺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
  因此中国的企业从来不缺项目,而是缺把一个项目做到全世界无人能敌的专业精神、境界和才能。

  56、只追求有形利益

  换句话说就是只追求看得见的投入和产出,绝对的功利主义、实用主义和利润至上心态,有时候令企业丧失的不仅仅是形象,还包括企业的安全、长远的生命力等等。

  57、实事求是口头化

  民营企业“效率优先”、“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”是最大的实事求是。

  但很多企业真实的情况是“平衡优先”,“私欲优先”,是“一切按照老板的喜好办事”,“一切按照长官的意志办事”......有人说,这是中国企业滑向“坏的市场经济”之前奏。

  58、外行管死内行

  企业雪球越滚越大,公司开始分隔为越来越多的精细领域,而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去加以管理。

  此时,创业者已经从原来的内行变成外行,但他仍然保持着内行的心态,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管理企业。

  很多时候,企业活力就这样慢慢窒息。

  59、习惯性摆阔

  前些年脖子上的金项链一个赛一个的粗,这些年屁股下的坐驾一个赛一个的牛;

  动辄“周末去巴黎购物”,聚会永远聊高尔夫球场见闻......殊不知,面子害人,刻意要面子害死人:太工于摆阔的心计,往往让经营瞻前顾后;

  太重于摆阔的场面,往往让人生如履薄冰。

  60、形象即业务,豪华出效益

  一种肤浅的创业心态,加浪漫主义的创业形态。

  主要表现为:办公场地选高档写字楼,员工工资向大公司看齐,出差住四星级宾馆,请客上希尔顿酒店......最终的结果是,别人还没搞懂你的企业是干什么的,你的流动资金已开始告急。

  61、摸着石头过大江

  中国的民营企业早年习惯“摸着石头过小河”,而今天他们要过的是大江,左有国有企业,右有外资公司,它们共同需要的都是现代化的帆船或者快艇。

  但也有经验主义者,想要“摸着石头过大江”,其悲惨结局不问可知。

  62、用人才而藐视人才

  对于知识型人才,很多老板往往“既爱之,又恨之”。

  不得不用,却又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们,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的观念根深蒂固。

  因此在很多中国企业里,人才没有归宿感,老板没有放松感。

  63、朋友式管理

  在不少企业中,很多中干甚至高管都是和老板一起打天下的元老,碍于情面,老板不好将朋友和下属两种角色截然分开。

  最后导致老板没有权威,管理层相互较劲,员工无所适从,企业一片混乱。

  64、管而不理

  管是控制,理是训练;

  管是压力,理是疏导;

  管是条条框框中规中矩,理是苦口婆心指引成长。

  只管不理,企业不是在沉默中爆发,就是在沉默中灭亡。

  65、要么迷信媒体,要么藐视媒体

  前者最好的例子是秦池酒,盲目追求标王的媒体聚光效应,而终致惨败;

  后者的代表是德隆,由于不重视和媒体的沟通,结果企业一出事,全国媒体纷纷口诛笔伐,从而让企业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。

  66、候鸟式投资

  这类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在一个行业里深耕,只愿意剥取最表面的一层机会,浅尝辄止。

  尽管投资常有回报,但企业总是做不大,一直在二三流企业的行列徘徊。

  67、碰壁拐弯习惯化

  一遇到困难,不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,而是马上停止投资,调转方向另寻出路。

  这类投资者就像含羞草,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缩成一团。

  这种看似谨慎的做法,往往却因不善于坚持而错过了真正的商业机会。

  68、假平等

  能干的下属是每个老板都梦寐以求的,但真的出现了能力出众的下属,老板往往又不能正确对待。

  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平等,老板常常有意识地将机会让给其他员工,而把能干的人晾在一边。

  假平等的后果是,既增加了老板的机会成本,又挫伤了那些能力出众者的积极性。

  69、总是打精神牙祭

 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惠而不费笼络人心的手段,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画馅饼的才能。

  但现在的员工们已经越来越不相信它了,尤其当明天已经到来,“精神”并没有变“物质”,而老板又在许诺后天的精神牙祭之时。

  70、企业激励货币化

  初衷是为了将公司做得规范,于是把各种激励政策完全货币化:加班给钱,提出好的建议给钱,互相帮助给钱,节约开支给钱......最后员工养成了习惯,做什么事情都要钱,甚至明明是自己分内的事,不给钱也不去做。

  71、以江湖气为荣

  耿直、爽快、兄弟多、与某某老大称兄道弟......在很多商人的心中,江湖形象和江湖背景,是一件比阅历背景、学历背景还要重要的事情。

  72、听喜不听忧

  只喜欢听员工汇报公司的正面消息,而不愿意听公司的负面情况。

 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,一方面老板不愿意也不相信自己的企业会运作不佳,另一方面又害怕真的出事。

  最终的结果是人人报喜不报忧,中干会上歌舞升平,企业根基渐渐糜烂。

  73、创业情结挥之不去

  一家资产过亿的家电企业老板,大到人员招聘,小到办公室购买传真纸都要亲自过问,结果自己一天到晚疲惫不堪,而企业的发展也十分缓慢。

  这些多为创业型老板。

  他们对公司上上下下各个环节十分熟悉,对每一个员工甚至管理层都放心不下,总要亲自动手才踏实。

  74、盲目做全国市场

  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做全国市场,各地销售额加起来肯定比在一个地方好。

  他们没有想到本来有限的精力一旦分散,更加不能和对手抗衡;

  而开拓全国市场,所需要的成本也比做地方市场要高出许多。

  75、强于演说而弱于倾听

  由于长期处于强势和核心地位,老板通常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。

  这很容易让他们习惯性地表达自己的主张,而不注意倾听下属乃至朋友的意见。

  其实,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,一张嘴巴,就是暗示我们多倾听少定论。

  76、过分维护个人权威

  在员工面前永远一副冰冷的面孔,从来不在大众场合露出笑脸,说话喜欢用祈使语气,从来不主动和员工打招呼,有意识地和员工保持距离。

  77、装腔作势

  哎呀,胡总啊,来不了啊,今晚赵市长要请我吃饭,吃饭后电视台记者要来采访......哎呀,胡总啊,谁叫我们是兄弟呢,一定来一定来!市长的饭?不吃了不吃了,电视台也让他们明天再来......

  78、一利遮百丑

  片面追求利润,把现实的利润当成企业惟一重要的事情,不注重长期战略;

  一味压缩企业成本、降低员工待遇;

  忽视科研,不投入或少投入研发经费。

  老板应该注意对企业各个经营要素充分进行协调和平衡,这样企业才能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。

  79、盲目裁员

  一遇到困难,老板马上想到通过裁减员工来降低成本。

  盲目裁员,不但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,削弱员工对企业的归宿感,还会因为人员的流失造成企业的结构性紊乱。

  这一点上,不妨向日本一些企业学习:宁可降低工资也不裁员。

  80、一味模仿竞争对手

  永无创新,永远跟随:对手上一个新产品,自己马上跟进;

  对手在繁华路段开一个店,自己也跟着在附近开店;

  对手策划一个大型的公益性活动,自己也搞公益活动;

  对手提出一个新理念,自己马上也推出一个相同的理念。

  一味模仿竞争对手,看似贴身肉搏,实则很容易被对手扰乱了阵脚,被对手玩得团团转。

  81、自我反省能力差

  我们永远也不要低估人类追求创新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能力;

  但对人类固执己见坚持错误的“勇气”和“能力”,恐怕同样也不能低估。

  82、权力控制欲

  极尽政治家才能,牢控企业每一个角落的权力不被流失――每一分钱的开支、每一个人的进出、每单生意的决策、每场会议的主持......此类习惯对小老板而言是美德,对大老板而言则是危机和病态。

  83、归罪于外

  企业利润下滑或经营不善时,总是习惯性地把问题归罪于外部因素,要么是政策环境不好,要么是对手卑劣,要么是行业不景气,要么是人才不足,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。

  其实,任何时候,任何行业,总有赚钱的企业,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是否具有足够强的赢利能力。

  84、优柔寡断

  遇事不果断,前怕狼后怕虎,老在潜意识里想“这样做可能会有风险”,结果把本来是自己的机会白白放过了。

  对待下属有争议的事情,也是左右摇摆,不知道该听谁的,结果被员工认为是“和蔼可欺”,威信荡然无存。

  85、迷恋直觉

  崇尚“跟着感觉走”,藐视基于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,认为决策没有什么理性可言,最可靠的反而是长期做市场过程中培养起的直觉。

  对于抗风险能力还不强的企业,一旦决策出现失误,就会带来灭顶之灾。

  86、产业投资步步高

  今天做食品加工,明天做酒店连锁,后天做网络科技,大后天做文化传媒。

  总之什么高端时髦搞什么,感觉越来越好,利润越来越少。

  87、假面认同

  开会之前,老板心里已经有了答案,但还是要大家畅所欲言,结果凡是与老板相左的意见全部被否定掉。

  久而久之,员工都明白这只不过是走过场,于是全部按照老板的意思去说。

  到最后表面上看起来所有的议题都得到了一致同意,但实际上都是老板自己的意见而已。

  88、零风险心态

  只想收获,不愿付出,不愿担风险,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合作伙伴身上。

  最后发觉自己成了孤家寡人,谁都不愿意和他做生意。

  89、迷信高科技

  以为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越能赚钱,于是不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,凡是和高科技沾上边的项目都跟着投钱,盲目将产业“升级”。

  90、盲目进入资本市场

 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想着上市,以为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。

  事实上,企业一旦成为公众性公司,财务和重大决策都要透明化,老板个人对企业的影响将随之受到很大制约。

  上市流通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。

  91、管理随意性

  这样的公司也有制度,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“一切看着办”――好一点的情况是“一切以老板心中的是非判定为准”,坏一点的情况是“一切以老板此时此刻的情绪为准”。

  92、节约到浪费

  节约是美德,节约甚至是一种精神及信念,是中国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。

  但万事万物过犹不及,节约过头,则企业内事事打折扣,处处差把火,人才留不住,留人不留心......最后是效果出不来,效率上不去,投资收不回,节约等于浪费。

  93、以江湖手段解决企业竞争

  自以为企业背后有靠山,面对竞争对手,便每每“拳打脚踢”。

  要么强行要求对方退出地方市场,要么背地里给竞争对手的产品下套破坏其市场形象,要么联合某些政府部门三天两头上门“服务”。

  对手知趣便罢,否则便拳脚相加、大打出手。

  94、好了伤疤忘了痛

  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,三省其身,痛定思痛,誓言必革除种种弊端;

  一旦危机过去,又恢复了老样子,想当然地以为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,同样的劫数肯定不会再发生了。

  95、有患难,无富贵

  笃信“人多好干活,人少好吃馍”,对创业的功臣,既怕其功高震主,更惧其伸手要财。

  企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日,就是上演过河拆桥、卸磨杀驴之时。

  这种看似聪明的做法,往往只会带来“财散人散”的结局。

  96、同行之间妖魔化

  在同行之间挑拨离间,以为可以渔翁得利,却被揭穿谎言,落得里外不是人;

  或为竞争需要,乱说同行是非,惹来同行鱼死网破的反击,致全行业受损。

  97、独掌公司股权不放

  公司是自己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,凭什么要“白白分给其他人”?以为守住了金元宝,其实掉进了大陷阱。

  随着企业的壮大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密,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,他们必然不会满足于永远打工的地位。

  吸引部分管理者入股是大势所趋,既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,又是当代社会企业社会化的必然要求。

  98、人格分裂症

  极端的高尚和极端的卑劣并存,极端的向善和极端的无耻共生;

  愿意承担责任却又不断逃避责任,热爱有真理的世界却又时时制造虚假;

  对抗自私,却每天都在镜子里看到它。

  99、企业经营短期行为

  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的根本区别,在于一个经营者大多数时候,是在放弃品牌建设、制度建设、人力资源建设、核心竞争力打造等以获得眼前利益,还是相反。

  100、存小术,废大道

  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成长,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,一是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技巧,是为小术;

  二是立身社会、凝聚人才的信仰及人格魅力,是为大道。

  存小术而废大道,企业终究只是获小利而失根基。

  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

  30岁之前创业四次:最大痛苦是知道自己错了

  一年前,当我知道淘当铺这家公司的时候,他们还在筹划阶段,当时已经拿到了蓝驰的投资。创始人王一1983年出生,已经创业10年,自称“老炮”。

  那时候联系他,王一正忙于跟典当行建立联系,不愿多谈。直到这次春节前,他才坐下来跟我聊起淘当铺,一家帮助传统当铺兜售绝当品并招来贷款者的网站。说白了,王一想插足当下很火的互联网金融。只不过P2P是无抵押贷款,淘当铺依托线下的当铺需要质押物。

  这已经是王一第四次创业了。大一时他就闯入SP行业,后来还做过移动下载工具和化妆品电商。虽然有顶级VC的青睐,但这几个项目有的命途多舛,甚至结局潦倒。王一说,前三次创业,他几乎犯遍错误,掉进无数个坑。入行10年有余,他不属于任何派系,经历过融资上千万美金的喜悦,也尝过失败后身无分文的滋味。那个下午,北京没有雾霾,窗外铺满蓝天,我们的谈话却一度变得沉重。

  用人之痛:强兵就是强兵,不能当将使

  2002年,王一还是南京一所大学的新生,他赶上了SP大放光彩的前夜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会写程序的他接了个SP技术外包的活,建立一套系统向用户推送气象预报信息。这让他赚了2万块。但是临结账前,对方跟他说,“你得注册家公司,一来打钱给个人税太高,二来这套系统需要日常维护。”

  后来因为各种缘由,对方就把这个项目转给了王一。他申请了一个SP牌照,第一个月就分到了30万块。移动梦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时,他又拿到资质。于是,王一欢天喜地地跳进SP,那些经过在校学生粗略编辑过的动画、笑话和新闻,叮叮咣咣地迅速转化成了人民币。2003年,他又主攻手机上的单机游戏,其实就是把红白机上的游戏改头换面一下,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。王一进入了敞开口袋就能收钱的时代,一个月营收有个一两百万,他的嘴就乐歪了。

  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,所谓的应用分发渠道只有一家,那就是移动梦网。“我们当时总结了推广三要素,自消费、刷排名、搞群发。”王一也从一个技术人员逐步蜕变成产品经理兼商业运营。他顶着一副娃娃脸出去跟人谈事,有的觉得他这么小出来闯荡,挺照顾他;有的觉得他不靠谱,话都懒得跟他多说一句。王一并不抵触商业运营,那时候他就知道,作为老大,自己必须出头。或者说,当时年轻气盛,他喜欢挑战自己,这种心理差不多延续至今。

  他的产品没有石沉大海,相反还有一定的市场,那是个缺产品的时代。做了两年,王一有了融资的打算。2005年,上海一个家境不错的大学毕业生给了他一点钱,这是王一创业路上的第一个投资性质的合伙人。此人名叫林奇,后来创办了网游公司游族,去年在A股借壳上市。林奇投资王一时,天软每月有五六十万元的毛利,团队也达到六七十人。但是公司并没有因为资本的介入而驶上快车道。相反,问题来了。

  王一遇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陷阱,管理。他手下已经有六七十号人,可是他连管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还不清楚,项目没有管理流程,公司也没有管理体制。最直接的表现是,把一个执行能力过硬的人放在管理岗位上。至于原因就不需多问了,你想想,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,业务做得挺好,时间长了自然要晋升一下的。但是结果却始料未及,他损失了一个强兵,凭空冒出来个怂将。项目开始大规模延迟,外面招进来的人不满意,底下执行的人牢骚满腹,公司一片乌烟瘴气。最关键的是,王一对此了然于胸,却完全无解。聊到此处,他吸了口烟,加了句,“那时候我才20岁出头。”

  前面说了,王一是搞技术出身的,而且他从大一就出来创业,后来持续休学,也就没再回过学校。他的全部商业经验和业务几乎全靠自己摸索,只一样除外,融资。王一写过一厚沓商业计划书去找钱,但是没人搭理他。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亿唐网的创始人唐海松,对于当时的王一来说,唐海松简直就是大名鼎鼎的人物,靠几页PPT拿了几千万美金,给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感觉。从唐那里,王一学会了怎么写PPT,怎么处理跟投资人的关系。如果非要问他的创业导师,唐算是一个。

  但是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以及整个SP行业的没落,唐对他也爱莫能助。2006年,随着移动梦网对所有新游戏停止申报的政策发布,SP的好日子也差不多到头了。王一找不到出路,有了把天软卖掉的想法。6月份,他与日本一家公司签订了并购协议,王一离开了天软。

  融资之痛:战略投资是把双刃剑

  2007年春节刚过,王一从上海北上来京。他想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北京互联网圈子是什么样。恰好3GV8(顽石互动的前身)的合伙人冯文杰干得不开心,有心思出来创业。俩人在北四环的宜家里边吃肉丸子,边讨论该做个什么项目。做手机客户端是顺应大势的,而且要主攻塞班系统,因为王一之前就从塞班起家的。至于冯文杰,他跟诺基亚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,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业务起到关键作用。冯担任CEO,王一担任COO主管运营推广。

  唯一没有敲定的就是具体的业务方向。杀毒?网秦已经占了个坑,360虽然还没有发力移动端,但俩人判断这会是巨头的天下。浏览器?UC刚融了上千万美金,雷军都进去当董事长了,他们再做那不是自寻死路吗?什么电子书之类的,他们还瞧不上,觉得是小市场。最后俩人决定做一款手机下载工具,讲通俗点,就是手机上的迅雷。

  这款软件被命名为千尺下载,它的技术原理跟迅雷一样,在不稳定的2G网络下,帮助用户吃满网络,迅速下载几十K或者上百K的数据包。同时,他们也做软件分发,虽然那时候还不是智能手机的天下,也没有那么多应用,但在当时是条路子,移动梦网也让他们帮着分发流量。

  他们做了两件事情,千尺下载迅速突破了千万级用户。一是,将千尺下载内置到诺基亚手机中。这是冯文杰的功劳,但他为何能撬动诺基亚,我们不得而知。总之,诺基亚所有的出厂智能手机里,千尺下载占有一席之地。效果如何,请曾经受惠于塞班系统的创业者自行想象吧。

  那些诺基亚的老用户,以及水货市场又怎么搞定呢?这个招是王一想出来的。当时国内有不少下载站,就像PC门户一样,那些首页、首屏都是广告主争抢的热门位置。一个点击一毛钱,到用户激活转化可能要两三块。当然,这个数字跟现在动辄几十上百块的用户获取成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。但对当时的创业公司也不是笔小数目,至少你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吧?

  王一找到最不值钱的一个位置,就是每个应用的下载详情页。他在点击下载的位置上方加了个小链接,叫千尺高速下载。跟你在PC下载东西时,迅雷总跳出来提示你是一个道理。那个位置的单次点击不到一分钱,但流量巨大,并且契合他们的产品定位。千尺下载靠这两个手段,迅速铺开了市场。

  王一每次起步都像春节里的演奏曲,调子很和谐。千尺下载也不例外,他跟冯文杰不需要掏一分钱,起步就拿了几十万美金的天使,对方只占不到10%的股份。经过3个月技术开发,再3个月的简单推广,千尺下载就过了百万用户。经过上述里外应和的深度推广,用户已轻松过千万。

  2008年,他们拿着漂亮的数据去融资,一下子就拿了7个teem sheet(投资协议),我们嘴边常念叨的几家顶级VC都在其中。俩人沉浸在喜悦中,艰难地选定了其中一家。然而,就在签协议的当口,金融危机大驾光临。最后,跟VC的协议没有被执行下去。

  那天的采访中,“拿钱”、“大几千万美金”这几个词被王一反复提及。能融到钱本身对他似乎就是一种证明。“其实你融了一笔大钱回来,快乐的不是你融到钱,市值多高,而是有人认可你,给你带来创业里程碑式的成就感。”当然,他很快也从这种所谓的成就感中醒悟过来,钱跟钱还是不一样,有时候可能会左右公司的命运。

  挺过一年后,千尺下载被刚刚成立投资部的新浪瞄上。战略投资也好,谋求财务汇报也罢,总之遇到这么个手机软件,用户量也不小,新鲜劲上来新浪就给了千尺下载两百多万美金。2010年,鼎晖进来了。具体融资金额他们也没有对外布过,大概是千万美金。王一是这么说的,好的项目就是这样,半年就能进一轮融资。

  就在他们忙着拿钱的时候,整个移动市场正在悄无声息的进行大变脸。塞班虽然身躯庞大,但是前景早已暗淡。千尺下载也开始调整步伐,向IOS和Android转变。王一的设想是,IOS的门槛高,千尺下载可以继续深入更底层的技术,做成像91助手那样的工具。但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可以从诺基亚内置系统中获益,冯文杰不忍心放弃这条路线。

  再者,他们的战略投资人新浪也希望他们延续这种商业模式。2010年正是新浪微博如日中天的时候,千尺下载的手机厂商内置方式,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微博的推广。这个决定本身没错,但对被投公司来说是不是最好的选择,需要打个问号。

  没有企业文化是最致命的

  千尺下载是迄今为止王一做出的最接近明星企业的项目,据说高峰时期的装机量达到8000万,日活跃量七八十万,曾经是塞班系统上最大的下载软件,一度占据中国移动1.3%的数据量。但是因为两个创始人在业务方向上的分歧,王一相继退出公司运营和董事会,不过现在他还是千尺下载的大股东之一。这家公司目前主要做游戏分发业务,按目前的移动市场格局来看,几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。

  如果说千尺下载只是给了王一点颜色瞧瞧,第三次创业今日美丽则是将他彻底推入谷底。千尺下载除了引入战略投资人这个教训外,还有一点让王一深有感触:那些让你跌入谷底的,往往也是将你推向高点的助力,这个助力有可能是人、物或势。而他在做今日美丽时,恰恰重蹈覆辙,而且这次几乎让他败得身无分文。

  今日美丽起步也很顺利,2011年过完春节,北极光的几百万美金就到账了。当时所有人都在做团购、谈团购、用团购,所以这个故事也是从团够开始的。化妆品市场足够大,也没有一家线上公司独大,王一认为自己有办法抢到一块肉。

  王一的执行力确实够强。2011年3月份,网站上线,当年9月,今日美丽的月销售额过千万元,第二年5月份,达到5千万的月销售额。今日美丽像池子里一条行动敏捷的鱼,不停地摆动尾巴,迅速吞下周围的小鱼。不管是用户转化率、留存率还是二次购买率,这些数据统一步调往上走。

  但是等他们埋头吃尽小鱼,猛一抬头才发现,完了,周围没小鱼了,自己变成小鱼了。月销售额5千万的数据没保持多久,开始哗哗往下掉。别人在拼命蚕食他的市场份额,他却无还手之力。

  为了把月销售额从3千万元冲到5千万元,他从团购转向线上商城。他觉得,增加SKU是吸引用户留下的一个有效方法。这个决定导致今日美丽在仓的SKU从最多时的100个,扩张到两三千个,库存压力瞬间变大,随之而来的是各项成本陡增。月销售3千万元的时候,公司每月只亏二三十万元。但是为了每月的销售额涨两千万元,王一要承受每月亏损两三百万元的代价。

  盲目扩展SKU是王一做出的错误决定之一,而且他说这个决定恰恰是在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做出的。财务数据只是表象,真正的原因还是要落在人的身上。

  王一对今日美丽的评价是,那是家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。“什么意思呢?今日美丽的团队执行力都很强,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完成业绩指标,大家一天到晚念叨的只有KPI,KPI,KPI。不管你人怎么样,只要你的能力强,我就用你。”

  最简单的,公司部门之间不停地扯皮,一个人会为了自己的KPI,把所有资源集中在自己手里,反而其他的人会受到影响,整个公司受损。。王一说,“这时候我没有去平衡,因为我的眼里也只看到KPI。”

  一个人能力很强是好事,但是假如他跟整个团队不是一条心,他对整个团队的伤害可能更大。这是王一切身的体会,也是他所说的,那些将你推向高点的助力,恰恰也可能是把你拉进谷底的因素。那些团队的强人,在王一决定把公司收缩的时候,还跟供应商、流量批发商签订了大量的合同,而他对此毫不知情。最后他被人堵在公司,无路可走。

  他承认自己当时有点急功近利了。因为他总觉得今日美丽是老三,总是在不断地追赶别人。“当我们在做流量的时候,聚美已经开始做品牌了;当我们开始做品牌的时候,聚美已经开始做营销了。我们比聚美晚做一年,但是差距很大。”

  可以说,这是王一创业以来最惨的时候。遥想当年,天软成功卖掉,千尺下载在他走之前,还有几千万的装机量,是业绩最好的时候。他以为自己能Hold住今日美丽,事实是没有。他问自己,“我到底错在哪里?”

  2012年11月,今日美丽正式结束,他把以前创业挣的钱都用来偿清那些不知情的合同款项。然后把自己关在家里,想自己到底犯了哪些错误。连续很多天晚上睡不着,想很多事情,整个人濒临崩溃。那段时间是怎么挺过来的?他说,“硬挺。”

  一开始他想,不该用这个人,不该用那个人。这些决定是错误的,但是迫不得已。可后来发现,“这些人都他妈是你王一自己招进来的,是你把他树立成标杆。那些迫不得已的决定,都是在你最得意、业绩最好,最牛逼的时候做出来的。”

  当王一意识到大部分错误都是在自己的时候,他很懊恼。“创业者都是很偏执的,认为自己是对的。但是让创业者说自己做错了,而且打心里觉得自己错了,这是很痛苦的过程。”

  平衡速度和效率

  其实从天软到千尺下载,再到今日美丽,王一没有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创业。就像身上存在惯性一样,他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创业。所以第四次启动创业模式之前,他希望能想清楚,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斗。王一说,他是个对自我认知能力很强的人,会从以往犯过的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。剩下的,就是在等待一个机会。

  2013年初,他跟天使投资人一起想了70多个方向,最后选择了淘当铺。这次,王一很重视团队构建,他吸取今日美丽的教训,他先制定了用人的标准,“能力为基础,道德优先”。他很清楚,企业文化不是一纸空文或口号,早期的核心团队基本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调,而且他们会传承下去,所以他对核心团队的筛选近乎苛刻。今日美丽原来的团队经他严格挑选,只有部分留在淘当铺。

  就算经过重重关卡留下来的这些人也不意味着绝对安全,甚至创业至今王一已经忍痛割爱很多次,其中不乏那些可以独当一面的强兵悍将。“早期创业公司有个能力很强的人不容易,但是他不符合团队文化。”这些走掉的人里有的因为把客户资源握在手里吃独食,有的抱着打工的心态混日子,有的不愿意承担责任,习惯性地赖在别人头上。

  但是大公司里这样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?王一是否因为之前的创业教训而感染上道德洁癖?“公司大了,这些人能包容。但是骨干、核心的早期员工必须要这样。企业文化也是靠最早期的这些人灌输下去的。以后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招什么样的兵。”王一说。

  他做决定不再迷茫,因为他手里攥着这样一把尺子。“当你用尺子不断衡量的时候,事情会反过来印证你的尺子,这把尺子会越来越准。”

  王一希望淘当铺是三国文化。就像三国时期的大小割据,命运未卜,可能像袁绍这样有实力的人一不小心也就被曹操灭了,而刘关张也可以在偏僻的小村里逆袭成功,决定成败的是信念和团队。。

  就连投资人也觉得王一跟之前不一样了,虽然他还是一张娃娃脸,但是整个人的状态已经完全不同。淘当铺最早的投资人是蓝驰创投和依然支持他的北极光创投,在王一眼里他们是真正意义上帮忙不添乱的投资人。他每天跟蓝驰的投资人通电话(王一给我看了他手机里的通话记录,是真的),沟通业务,还有心态。

  跟前面几个项目不同,王一对速度和效率的平衡更有感觉,甚至他有意放慢脚步。典当行是个历史太悠久的传统行业,没有受到互联网的洗礼,依然我行我素地运转。他从当铺最不在意的商品流入手,利用电商帮助他们去卖绝当品,每卖出一件商品收取5%到15%的佣金。这样一家一家地磕下来,北京260家典当行里,有100多家与淘当铺签订合作关系。

  事实上,帮助典当行卖绝当品只是他的一个附加服务,前期建立信任的方式。王一的目标是互联网金融。要知道,典当行每年的放贷纪录是万亿级别,而且波动很小,每年保持了30%的复合增长率。如果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切入,这块蛋糕足够诱人。

 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流行的P2P信贷,严格意义上讲,他们的业务不太一样。典当行需要质押物,什么3C类产品、黄金、汽车等五花八门的实物都可以抵押,甚至几吨玉米、几套钢架。一天起贷,最长不超过6个月。短期贷款利率低、快速这算是典当行的优势。

  但是相比P2P无抵押贷款,典当行的业务是不是显得太过于老套、笨拙?王一倒不这么认为,一是国内很多人没有信用纪录,而且据说P2P网站的审核非常严格,贷款成功率不是一般的低。而且典当行主要面向大量的小企业主、个体户,而不是白领,所以像水泥搅拌机等生产资料以及工业原料都是他们的宝贝,是可以用来作质押物换来短期资金周转的。

  王一的美好愿景就是将线上用户成功引流给传统的典当行,然后从中收取佣金。如果你留意过91金融和融360的页面,其中的典当金融板块就是淘当铺的业务,他们彼此进行了数据对接。如果在P2P网站无法通过审核,用户可以考虑淘当铺的其他贷款方案。不过这块业务直到去年12月份才推出的,原因就是典当行一开始不太接受互联网。

  可是用户需要互联网。比如,不是每个典当行都能承接所有的质押物,有相应的鉴定师和出货渠道,他们才能接相应的业务。再进一步,典当行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,万一你抱着东西去了,人家的钱却放光了,只能白跑一趟。淘当铺在这个时候就有用武之地了。

  但是目前看来,淘当铺还需要时间预热市场,现在每月帮助典当行销售绝当品的金额在百万元左右。同时如何把典当行牢牢拴在自己的平台上,也是王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  我问他,今日美丽败得一塌糊涂,你不担心别人怀疑你吗?还有,你自己有没有怀疑过自己?

  他是这么回答我的,“我不介意任何人怀疑我,我没有做出成绩,怀疑我是正常的。但我不怀疑自己,团队不怀疑我,我的投资人不怀疑我,我信任的人不怀疑我,这就够了。凤凰涅槃你是有感觉的。”

  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

  创业老兵谈血泪史:16年创业负债累累,如今第二次创业

  早在98年他就开始创业,至今已有16年,他也曾经历过一年赔光30万的创业失败、负债累累,如今他已第二次创业,跟我们一起分享哪些曾经的失败经验。

  下面这篇文章由3篇汇总而成,是漫索云平台创始人林锐博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演讲内容整理。林锐博士已经是第二次创业了,早在98年他就开始创业,至今已有16年,他也曾经历过一年赔光30万的创业失败、负债累累。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创业分享,有很多值得我们共同学习。

  第一篇: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的失败和成功

  创业途径很多,在淘宝上开店、回老家包几亩地都算创业。严格意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一个企业,在此过程中工商、税务、社保等代价比较高,首次创业失败率非常高。我自己首次创业就失败了,代价惨重。

  面对创业失败:自己承担失败代价

  1997年我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,那年夏天我的软件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第一名,杭州日报宣传后就有投资人找我一起创业。于是,1998年春天我创办了三维视窗系统,但1998年年底用完了30万元注册资金,没有赚到一分钱,公司就倒闭了,历时不到一年时间。

  公司倒闭对我打击非常大。一是精神打击,过去我在西电是最风光的学生,多次参加竞赛拿西北地区最好成绩,记得有一次我参加挑战杯竞赛,团委书记帮我扛机箱,党委书记帮我开道,这种待遇是很少见的。我在浙大读博士第一年也很风光,被评为浙江省青年英才、全国跨世纪优秀大学生。1997年年底我在人民大会堂领奖,和李克强合影。当时不知道他是未来总理,很不在乎,合影照片现在不知道扔哪里了。这么牛逼的人,第一次创业就败得一塌糊涂,相当大的打击,甚至相当自卑。

  第二个打击是负债累累。这次创业中,我很冤枉地负了15万元债务,成为浙大最大的“负翁”。当时我完全不懂创业,不知道什么叫投资,原先谈好了投资人出30万元资金,我出技术,各占50%股份。公司注册期间,投资人对我说:“技术股评估很麻烦,很耗时间,咱们等不起。我先借你15万,我再出15万,我们共同投资30万,各占50%股份,等公司挣钱以后你再把15万元还给我。这样咱们很快就把公司注册了,你就可以干事业了。”

  这番话貌似合理,我就同意了。公司倒闭时,投资人找我还他15万,否则要告到浙大,那我肯定被开除,我没有办法,只好重新写了一张15万元的借条给他。我就这样负债了,我都不敢告诉家里,当时只有周鸿祎(他帮我清理了公司)知道这债务的来龙去脉。

  2000年我博士毕业后到上海贝尔工作,不久后就开始还债,还了整整四年。浙大毕业时我结婚了,年龄不小了要有个家啊,2002年在上海买了房子,每月还贷后工资剩余几千元,但是要还15万元的债务。每次还债的时候我都咬牙切齿地骂自己为什么那么愚蠢,深刻地反省自己为什么失败。还债有多艰苦?

  我记得2003年利用4天年休假,去广州从兴电子公司给员工们培训《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》。四整天的培训,上午四个小时,下午四个小时,晚上还要陪着客户聊几个小时,四天一共40多个小时。第二天声音就哑了,我买药吃,现在还记得那个药叫黄氏响声丸,吃了声音就响了。第三天第四天,百名学员都累坏了,他们躺着、趴着、打呼噜坚持听我讲课,多么好的客户啊。我估计这样的讲课记录很少有人达到,常有老师抱怨每天讲几节课很累很累,一副苦逼的样子。我听了特愤怒,你们讲课算是玩,我是玩命。

  我讲40小时挣了2万元,还没有捂热就还债了,现在讲起来乐哈哈的,当时眼泪流在心里。即便如此,还债过程对我很宝贵,因为第一次创业失败为我后面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我讲这苦命故事,是想引出一个重要的一个总结:如何对待失败?

  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,遭受失败挫折很常见,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在错误失败中取得进步,能够吃一堑长一智。如果自己承担了失败的代价,自己改过,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进步,这就很了不起,这种失败是很有意义的。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帮你擦了屁股,你是一点都不会进步的。

  面对创业成功:不张扬、不挥霍、回馈社会

  不要轻易羡慕别人的成功,你看到的成功全是美化过的表象。同学们,你也不要羡慕我回西电做报告很风光,我有很多痛苦是无法跟你讲的。

  讲一个故事,有一个年轻人毕业后很快成为了千万富翁,学校把他请回来做报告。富翁给学弟学妹们讲讲怎么挣到1000万:我在学校操场上发现一个商机,大家运动口渴要买水喝,在操场上卖水价格比超市贵五毛钱。我跑到超市抱了一大箱水到操场上买,结果挣了十元钱。

  有个同学感叹道:听师兄这么解说,我似乎明白了,一箱水挣十元,后来您使劲地卖水,卖了一百万箱水啊。

  富翁说:你明白个屁。你以为卖水容易啊,大家都卖水的话,卖的人比运动的人还多,地痞流氓比卖水的还多。我赚了10元钱之后,狠狠心买了一注彩票,结果彩票中了1千万。所以我回来给你们做报告。

  世上绝大多数的成功,其过程都没有宣传得那么漂亮。很多人成功之前非常的普通、非常的平凡,甚至非常的落魄。如果你成功了,请你珍惜自己的成功,不要张扬,不要挥霍,要及时回馈社会。

  既然创业失败率那么高,为什么还要创业?我就写首创业诗吧:创业是一场有心跳的恋爱,创,还是不创,成功,还是失败,都不是问题!问题在于是否有心跳,是否有热恋!当你为一个事业、或者为一个心仪的人,扑通扑通地心跳时,你还犹豫什么啊。

  第二篇: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

  知己:深刻了解自己的优缺点,建立核心竞争力。要了解自己的优点,因为你做的事业要建立在你优点之上,要去做自己有优势的东西。但是千万不要放大自己的优点,你的优点也就是给你锦上添花、昙花一现而已。

  我在读本科和硕士的时候,就已经卖出自己的软件赚钱了,所以我的智商和情商都不低。我第一次创业失败,一个重大原因是我放大了自己的优点,觉得自己很牛,妄图去做振兴民族软件产业的大事业,但是没有这个能力。我是被自己拥有的荣誉麻痹了眼睛,大大高估了自己的能力,所以失败了。学霸创业就这点不好,为名所累啊。

  要深刻地剖析自己的缺点,这才是最重要的,因为你将来会栽到你的缺点上。你的缺点就是你的粪坑,不管你有多少优点,最后都会败在你的缺点上,掉在粪坑里,遗臭啊。

  举个例子,项羽和刘邦。项羽是富贵二代,王族出身,勇猛无比。论优势,可以说百倍于刘邦。项羽打天下时,刘邦是他手下小混混、提心吊胆过日子呢。可是项羽有一个最要命的缺点:心胸狭窄、刚愎自用,这恰恰是刘邦的优点,所以项羽死在刘邦手下。

  一个不能剖析自己缺点、反省过错的人,他不适合创业。因为他创业后必定会失败,别人帮也帮不了,这句话算是真理,所以人改掉自己的缺点是多么重要啊。

  你要努力改正你的缺点,如果你实在改不了自己的缺点,怎么办呢?如果你团队里面有优缺点互补的人,那很好,也算改正了缺点。所以找到优缺点互补的战友很重要。

 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最终目的是建立核心竞争力。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取得成功的综合能力(综合了优点和缺点),而且竞争对手不能轻易模仿成功。

  1. 核心竞争力是综合能力,不纯粹比优点多,还要比缺点少。当竞争者之间的优势都差不多的时候,此时相互比拼的是“谁的缺点少,谁犯的错误少,谁改正得快”。一家“很牛”的企业由于犯了大错误导致迅速衰败或倒闭,而一家“不牛”的企业却因为没有犯过大错误而活得挺好,即所谓“剩者为王”。

  2. 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优势,而不是绝对优势。即使我们现在在某方面领先于对手,也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,不能骄傲自满,因为对手通过努力也能培养这种优点,只是对手不能轻易模仿成功而已。

  知彼:深度了解目标客户群体

  你的产品和服务只能卖给一小部分人,不太可能卖给全人类,这一小部分人就叫目标客户群体,他们构成一个细分市场。细分市场里面的人消费行为高度相似。

  创业之初,你就要聚集所有力量,用在目标客户身上,你要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目标客户非常喜欢的东西。其它的事情少想一点,少受诱惑,不要贪图大市场,大却毫无特色,很快就会完蛋。网络上有一个名言叫“市场大关你屁事”,精辟。你只有先成为细分市场的强者,以后才有机会扩展市场。

  你一定要研究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,才能做出他们喜欢的东西。目标客户群体有三种角色:购买者,使用者,影响者。

  假如我们的产品是学习用品,例如学习机、点读机,它的购买者就是家长,它的使用者是学生,它的影响者就是老师。如果我们做猪饲料,注意这时客户可不是猪,猪没有钱买吃的啊。客户就是农户,养猪大王;使用者才是猪;影响者是经销商、监管部门等。

  如果不了解目标客户群体就创业,会有什么后果?我再讲一遍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故事,“吓唬吓唬”大家。

  97年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,出于专业原因和兴趣爱好,我想研制三维视窗系统。我想象,所有用电脑的人都应该喜欢三维窗口,这个市场真是无比巨大。于是就创业干这件事情。曾有个化学系老师看到我的软件演示,激动得很,说如果用三维技术来展示原子和分子的运动,这对教学和科研都很有价值。公司埋头开发了将近一年时间,我向一些客户演示各种三维效果,说可以很方便地把他们的应用软件变成三维的,除了得到一些礼节性的掌声,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购买。

  公司倒闭之后,我才意识到真正的目标客户群体是“从事科研工作、对三维技术在该领域应用感兴趣的老师和研究生”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“差钱”,即使不差钱也不会“花钱”买我的软件技术。这样的事情只能当公益事务来做。如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开公司呢!

  所以企业在开发产品之前,就要深度了解目标客户群体,否则是盲目开发。不可以基于企业历史原因和人员兴趣来做产品和卖产品,否则既做不好、也卖不好。

  第三篇:为目标用户创造价值

  一切正当的商业活动,一切正当的赢利,都源于你为客户创造了价值。客户从它的收益中返还一部分给我们,这就是我们的正当收入。卖方双方共同获益,这是良性的、可以持续发展的商业理念。

  如果客户的收益小于他付出的成本,客户亏了,他会记恨你,这种生意是不长久的。只有当你为客户创造的价值高于客户付出的成本,客户才会觉得“值”,这是企业道德底线。突破这个底线的企业都是短命的。

  办企业挣钱很重要,但是我们也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事情,否则你临死前回顾一生没有做过好事,死得不安哪。我现在讲一切都是正面的,希望你为客户创造价值,同时你为社会创造价值。

  我们要“专注并且倾注热情”,才能做出让客户满意的好商品,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。我建议大家去看电视剧《大长今》,看完后要写心得体会,要改进自己。估计厨师们和医生们看了《大长今》,只要他尚存一丝职业操守,都会无比羞愧。

  最近流行互联网思维,如互联网思维卖肉夹馍、烧饼、牛肉面、情趣商品等等。据说互联网卖肉夹馍很火爆,故事发生在北京五道口清华大学东门,有人考察了一下,发现那个地方卖啥都很火爆,卖凉皮都可以排长队。还有互联网上卖烧饼,有人评价它的唯一特点是难吃,再也不想吃第二次,这个样子生意是不长久的。生意做得好,归根结底是东西好,让客户满意,是不是互联网思维并不重要。

  我这里提一个非常正面的例子,76岁的褚时建二次创业种橙子,非常感动人。褚时建曾经把一个乡镇企业办成红塔集团,上缴利税几百亿。后来因为体制问题,他退休的时候因财务问题坐牢了,后来女儿也自杀了,对他人生打击非常大。保释出来的时候76岁,什么都没有了,回到云南哀牢山种橙子。他可不是作秀,他真的是从零开始种橙子,他就想种出很甜的橙子,都是自己买书在那看,又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用很好的机制把农民管好了。用了8年时间种出了著名的褚橙,这个橙子不仅好吃,它还成了年轻人奋斗的一种精神寄托,叫“励志橙”,云南学生高考前都要买这个橙子。

  他也不想让企业上市,人家给钱他也不要,他说企业上市后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,种不好橙子,对不起消费者。最近有人采访他,问他的愿望是什么?他说愿望有两个:一是种好橙子,二是活着。

  八十多岁的褚时健是中国伟大的企业家,非常朴实,打动人心,他的创业理念是人类普适的,再过几百年都不会过时,那个时候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。

  专心为目标客户创造价值,这是创业者的使命。在创业过程中,不要多想与创造价值没有必然关系的东东。

  1. 有没有用互联网思维来创业?

  我刚才举的例子,就是想说明互联网思维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。每个行业有它自己的规律,我相信互联网至少可以作为有益的工具,能不能上升到互联网思维这个境界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  2. 有没有颠覆性创新?

  这个词太哗众取宠了,你一个毛头小子刚出来闯社会,你能够改良产品就不错了,你能颠覆什么呢,不信你到大街喊一声“我要颠覆”,一会儿你就没了。我也提倡创新,但是不提倡在你幼稚的时候去颠覆老大,颠覆不成死得快。从中国历史上看,一般都是低调有实力的老二才能突然颠覆老大,那也是老二实力累计到一定程度才能颠覆成功啊,哪有一开业就颠覆老大的啊。

  3. 我有多少竞争对手,我要干掉谁!

  这种想法杀气太重,给自己和社会添麻烦。每个竞争者都要专心为自己的目标客户服务,你做好了,自然就活得更好,你做得不好,自然就被淘汰,根本无需处心积虑地干掉谁。

  你本来集中精力都不见得能够做好产品、做好服务,现在又分出很多精力要干掉你的竞争对手,这是杀敌一千、自损八百的做法,也许竞争者相互残杀之际,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了,客户跑掉了。

  现在互联网行业有个很不好的做法是“赢者通吃”,一个领域有无数对手厮杀,最后活下一、二个,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方式,极度浪费资源,社会成本极高。最后活下来的成为利益掌控者,要么垄断、要么寡头,会扼杀了一切挑战自己的新生力量,社会失去了多样性,用户失去了精彩选择。我希望互联网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自由、平等和机会,百家齐鸣、百花齐放,而不是垄断和扼杀。

《30岁创业失败负债累累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。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延伸阅读
【www wzktys com--诗句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,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。在远古时代,文言文与口语的
2022-06-20
什么是通货膨胀率?你真的弄懂了吗? 现在一提到通货膨胀,很多人开口就是6 0%,8 0%,甚至还有人说10%的。很多人都没有弄明白,这个通货膨胀率
2021-08-25
1 这次人事变动发生在恒大地产集团内部。恒大地产是整个恒大集团收入最多、最重要的业务板块。恒大地产原来的董事长是许家印,这次换成了恒大物业的副董事长赵长
2021-08-25
如果房租压力实在是过高的话,建议还是离开厦门吧,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厦门之外,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城市;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厦门的房价实在是太不友好了。 现
2021-08-25
我说点实战中的干货,不扯那些玄乎和鸡汤的东西,首先要明确一点,真要顺势做一波大趋势它的操作难度是最低的,它的获利也是最丰厚的,因为趋势是具有非常明显规律
2021-08-25
70岁老人到银行存款,最好不要单独存一年或者三年定期存款,组合起来,鱼和熊掌兼得更好。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。 首先,来看,70岁老人存款,是存一年
2021-08-25
提问: 为什么我在抖音上绑定银行卡用用农村信用社绑不了? 银行信息港回答: 要是你的抖音上绑定的银行卡用农村信用社绑不上的话,这就
2021-08-25
这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! 像我老家湖南的彩礼风俗就是,男方去多少的彩礼,那么结婚的当天,都会随着女方带回来,那么这个钱其实就是双方夫妻的共同财产了,
2021-08-25
这说的应该是平均价,因为目前西安还有不少楼盘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。 那西安的平均房价有没有可能降到1万元左右呢?我个人的感觉是很难,或者说基本上不可
2021-08-25
白糖价格行情今日 报价 2021年8月18今白白糖期货价格行情查询今日白糖价格一览表 以下价格仅供参考今白白糖期货价格行情查询(2021年08月18日)产品名称
2021-08-25
  • 推荐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