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黄芪种植技术要点 黄芪的鉴别要点

农业创业项目 |

时间:

2018-01-15

|

推荐访问

【www.101ms.com--农业创业项目】

  黄芪是一味常用补气药,如今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的重视,黄芪已被很多人用来泡茶喝进行补健。下面是101商机网www.101ms.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黄芪种植技术要点 黄芪的鉴别要点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!

  黄芪种植技术要点 黄芪的鉴别要点

  一、种子处理

  黄芪种子千粒重25-30克。黄芪种皮坚硬,播后不易发芽,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。

  1、水温变换浸种 在播种前几天,白天用40℃温水浸泡,晚上再换冷水,连续处理3个昼夜,捞出后装入瓦罐内,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,3—4天便能发芽,即可播种。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,立即倒入冷水中,水温冷却至40℃,再浸泡2小时,将水倒出,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,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。

  2、机械损伤 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,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,铺3—4厘米厚,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。碾好后筛取种子,在20℃温水中浸泡1天,堆沤在温暖的地方,5天左右发芽,即可播种。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。

  3、硫酸处理 对老熟硬实的种子,可用70—80%的硫酸溶液浸泡3—5分钟,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,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的残余硫酸,稍干即可播种,发芽率可达90%以上。

  二、播种

  黄芪可在春、夏、秋三季播种。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—15℃,春播于3—4月份,夏播6—7月进行,秋播于10月上中旬。条播,在垄面上开1.5—2 cm浅沟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,覆土或覆细砂将种子盖严。播种量为5-10㎏/亩,产干品600斤/亩。播种后对沟内的表土稍镇压,若土壤干燥,需浇水2-3次,灌水量以不积水为宜。15天即出苗。平畦种植也可以,但发病较多,根形不如垄栽的好。苗出全后少浇水,由于黄芪种子小、幼苗弱,故播后应在床面上均匀覆一层玉米杆或麦草,创造荫蔽、湿润的环境,防止黄芪苗出土后被阳光爆嗮造成死苗。

  三、选地整地

  黄芪喜凉爽,耐旱、寒,怕热、水涝、忌高温。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,宜选择排水良好,向阳,土质深厚、疏松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。育苗田结合春季深翻,基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—4000kg,磷肥25—30kg,耙耱平整后起垄,垄宽40—45cm,开两条沟(垄宽1.1米,开5条沟),垄高15—20 cm,行距15-20 cm。

  四、间苗

  直播的苗高5—7 cm应及时间苗定苗,或者幼苗有4-6片叶子时,要进行中耕、除草和间苗,一般株距10-15 cm。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,将直播苗在春季,边起边栽,沟深10—15 cm,将苗顺放于沟内,播后覆土,亩用苗1.5万株左右。

  五、大苗定植

  ①定植时间:春季定植期为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,秋季定值益在9月下旬(白露前后)进行。

  地块选择:选择在背风向阳、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、土壤肥沃、有机质含量高、排水良好、渗透力强的沙质壤土。冬、春季镇压保墒,做到三耕两耙,使土壤熟化,土层疏松,为黄芪根部伸展创造良好条件。

  ②挖苗:一般春季育的苗在当年秋末采挖,边挖边定植,挖苗时苗地要潮湿松软,以保持苗体完整,可从地边向内挖苗,挖出的苗子及时用麦草等物覆盖,防止黄芪苗干枯。

  ③选苗:选择健壮、头部完整、根条均匀、长10-15厘米直径5-8毫米的优质黄芪苗,剔除分叉多、腐烂、发霉、有病斑、虫蛀及机械损伤的种苗进行定植。

  ④合理密植:黄芪生长期较长,定植到收获大约210天。在整平的地块用犁开沟,并使黄芪苗头覆土2-3厘米厚,保持行距40-50厘米,栽植量为中幼苗40千克/亩左右。

  六、田间管理

  1.施肥:施肥是黄芪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。施肥要采取早施、深施、秋施、集中条施的方法,施足底肥,巧施追肥。一般施优质腐熟农肥41.6-52千克/亩,油渣25-50千克/亩,施氮磷钾肥35千克/亩,其比例为1:0.5:0.6,其中农肥、磷肥、钾//油渣一次性做底肥施入,氮肥2/3做底肥,1/3做追肥,在苗高10厘米 、开花盛期、结果盛期各追氮肥一次。黄芪幼苗期要做到地里无杂草,锄草、松土要同时进行,以利于地下部分生长。如旱地黄芪苗发黄,要在降雨或雨前追施硝酸铵6千克/亩左右。

  2.除草:黄芪育苗田苗期应随时拔除杂草,注意前期不宜用铲子等工具除草,可采用手工拔除,以免损坏黄芪苗。黄芪幼苗生长缓慢,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。因此,苗高4-5厘米时,应及时中耕除草。苗高7-8厘米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。苗高10-12厘米时,膜荚黄芪按9-10厘米,蒙古黄芪按6-7厘米结合第3次中耕进行间苗定苗。

  草害是黄芪种植中的突出问题,杂草危害主要集中在黄芪幼苗期。黄芪出苗后生长较杂草生长慢,如不及时防治,易形成草荒,严重影响苗全、茁壮,最终影响产量,尤其是大面积、连片种植的地块,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,除草效率低。危害黄芪杂草种类。主要有野燕麦、马唐、蟋蟀草、狗尾草、看麦娘、藜、酸模叶蓼、马齿苋、苘麻、牛繁缕等十几种,危害期主要在苗期。

  防除方法:

  ①土壤封闭处理

  在黄芪播种后出苗前,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。用48%地乐胺乳油每亩250ml兑水40kg,于黄芪播种后3天内进行土壤喷施,可有效防治黄芪田间单双子叶杂草,对杂草总防治效果可达80%以上,对黄芪苗安全。

  ②茎叶喷雾防治

  黄芪苗期视田间杂草情况,必要时用除草剂作杂草茎叶喷雾防治。每亩可用10. 8%高效盖草能乳油30ml与25%灭草松水剂240ml混合,兑水40kg进行茎叶喷雾,对田间杂草防治效果可达90%以上。

  七、病虫害防治

  虫害防治:黄芪在苗期常遭跳甲为害,宜及时用20%灭菊醋乳油6-10ml/亩兑水40-50千克/亩喷雾防治或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,防止跳甲等害虫,确保全苗,对金龟子可用敌百虫、花生饼、水按0.1:2:2的比例配成毒饵于晴天早上撒于地面或排水沟防治。种蝇以幼虫在土中钻蛀黄芪幼苗根部危害,可用80%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,浇灌受害植株茎周围。蚜虫用40%乐果乳油1000-1500倍液喷雾,效果较好。豆荚螟于6月中旬至9月下旬发生,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,孵化出幼虫即蛀入荚内食害种子,可在成虫期傍晚喷50%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成虫,或在幼虫初孵化期喷杀虫醚800倍液,毒杀幼虫。

  病害防治:黄芪易发生白粉病,受害叶片和荚果表面有白色粉状斑,发病期可喷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刺1000倍液或50%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。此外,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波美石硫合剂,有一定防治作用。根腐病防治可用50%多菌灵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灌根。

  八、采收与贮藏

  采收:黄芪第一年用种子繁殖小苗,第二年定植,以霜降后收挖的根质量最好、药用成分高,一般在定植当年的9-10月地上部枯萎时采挖根部。黄芪主根深长,采收时注意不要将根挖断,尽量深挖缓拔,不得挖断或者损伤根部,以免造成减产和商品质量下降。具体操作步骤是:先将地上部分枯萎植株割断,先从地边挖开深沟,然后逐渐向内采挖,尽量保全根,避免伤皮端根。

  初加工:将收获的根按要求分等级,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至柔软不易折断时,用手平顺,揉搓2-3次,去掉表皮泥土,除去残茎、须根和芦头,晒至七到八成干时扎成直径10-20厘米的小把,堆闷1-2天后晒至全干,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。

  黄芪种植技术要点

 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,产于东北、华北等地。以根入药,有补气固表、利水消肿托毒、生肌的功能。有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,均为正品。

 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,主根长20-80厘米。喜凉爽气候,耐旱耐寒,怕热怕涝,野生于草原干燥向阳的坡地,种子发芽不喜高温,14-15℃为发芽适温。种子发芽和苗期需要充足水分,否则不出苗或干旱而死亡。蒙古黄芪花期5月下旬,果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;膜荚黄芪花期6月下旬,果期8月至9月中旬。盛花期土壤不宜过干,以免落花落果,幼苗细弱,怕强光,稍有荫蔽,容易成活,成年植株和生长期喜干旱和充足的阳光。

  一、栽培技术

  1、选地整地。黄芪喜凉爽,耐旱、寒,怕热、怕水涝、忌高温。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,宜选择排水良好,向阳,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。选地后,耕深30-40厘米,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3000—4000公斤,磷肥25—30公斤,耙耱平整后起垄(或畦)。一般垄距50-60厘米,畦宽1.2米。作畦时,最好每两畦开一深沟,深45-50厘米;两畦之间开一浅沟,沟深为20厘米,作为作业道,可适当放宽,畦高15—20 厘米。

  2、种子处理。黄芪种皮坚硬,播后不易发芽,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。将种子浸于50℃温水中搅动,待水温下到40℃后浸泡24小时,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,再盖一块湿布催芽,待裂嘴出芽后播种;也可以在种子中放入2倍的河沙搓揉,擦伤种皮,也能迅速发芽;还可用70—80%硫酸浸泡种子3—5分钟后,迅速置流水中冲洗,洗净种子后稍干即播种,发芽率达90%以上。

  3、播种。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—15℃,春、秋、夏均可播种。春播在3月中、下旬;秋播结冻前播种,竖年春出苗;风沙干旱地区,春、秋播难保苗,且春季出苗时易招引苗期虫害。因此,采用夏季6-7月播种,则出苗整齐,幼苗生长健壮。条播,在垄上开3厘米播种沟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,种子拌适量细沙,覆土1-1.5厘米,将种子盖严,稍加镇压。亩播量1-1.5公斤。平畦种植也可以,但发病较多,根形不如垄栽的好。

  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,将直播苗按20×4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,沟深10—15厘米,将苗顺放于沟内,播后覆土,亩用苗1.5万株左右。

  黄芪的鉴别要点

  黄芪,又名黄耆,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。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等地,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。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、膜荚黄芪的根,具有补气固表、利水退肿、托毒排脓、生肌等功效。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现代研究,黄芪含皂甙、蔗糖、多糖、多种氨基酸、叶酸及硒、锌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。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。但表实邪盛,气滞湿阻,食积停滞,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,以及阴虚阳亢者,均须禁服。

  药材名称

  黄耆,《本草纲目》称黄芪,《神农本草经》称戴糁。《名医别录》称戴椹,独椹,蜀脂,百本。《药性论》称王孙。李时珍说,耆是长的意思,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,故名。今俗称黄芪。

  别名:棉芪,绵芪,绵黄芪(《本草图经》),棉黄芪,黄蓍,黄耆,箭芪(刘仕廉《医学集成》),箭黄芪,内蒙古黄芪,王孙(《药性论》),戴芪,戴糁(《本经》),戴椹,独椹,蜀脂,百本(《别录》),百药棉,百药绵(侯宁极《药谱》),土山爆张根(《新疆药材》),独根(《甘肃中药手册》),大抽,二人抬(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),大有芪,蒙芪,元芪,红蓝芪,白皮芪,黑皮芪,膜荚黄芪,东北黄芪,内蒙黄芪,冲正芪,武川芪,炮台芪,浑源芪。

  商品名:北黄芪:又名北芪,东北黄芪,卜奎芪,关卜奎芪、关芪、黑皮芪。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,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。主产于黑龙江,内蒙古等地。质优。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、红兰芪,黑石滩芪、正口芪等名称。

  北口芪:又名口芪、正口芪、正芪、口黄芪。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。属北黄芪。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,故得此名。

  绵黄芪:又名绵芪、棉芪、西绵芪、原生芪、白皮芪、箭黄芪、箭芪。包括大岚芪,浑源芪、武川芪、壮芪、西黄芪等。指产于甘肃定西,山西绵山等地者。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,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。质佳。因其根长,形似箭杆,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。

  西黄芪:又名西芪。指产于山西浑源、阳交、山阴、天镇等地者。质佳。为通用正品。

  库黄芪:又名库伦黄芪、库伦芪、库芪。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带者。

  红芪;又名晋芪、岩黄芪。

  均以根条粗长,皱纹少、粉性足、坚实绵韧、味甘、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。

  处方名:黄芪,绵芪,棉芪,口芪,北芪,生黄芪,炒黄芪,炙黄芪等。医学教育网搜|索整理

  处方中写黄芪、绵芪、棉芪,口芪、北芪均指生黄芪。为原药材去杂质,润透切片,生用入药者。

 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,筛出晾凉人药者。健脾和胃功效增强。医学教育网搜|索整理

 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,蜜黄芪。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,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,而后入药者。补气润肺功效增强。

  药材来源

  1、药材基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、膜荚黄芪的根。

  除上述2种外,有几种黄芪属植物,如贺兰山黄芪、川黄芪、秦岭黄芪、白芪、金翼黄芪和多花黄芪均作黄芪入药,但质量稍差。

 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,其中又以内蒙古武川黄芪的品质最好,多种有效成分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,妙玉堂黄芪片是黄芪中品质最好的大斜片。

  2.考证黄芪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古代写作黄耆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释其名曰:“耆,长也。黄耆色黄,为补药之长,故名。”

  3.药材鉴别

  黄芪直根圆柱形、有的有分枝,上端较粗,长30~90厘米,直径1~3.5厘米,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,硬而韧有粉性,皮部黄白较疏松;木部菊花纹理状,气似豆腥味微甜。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气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质量以根条粗长、菊花心鲜明、空洞小、破皮少者为佳;红芪以皮色红润、根条均匀、坚实、粉性足者为佳。规格一般按粗细、长短分为三个等级。

  红芪为野生,根呈圆柱形,大多为直条状,少有分枝,上端略粗,下端渐细,长10~50cm,直径0.6~2cm;表面灰红棕色,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,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;皮孔横长,色浅,黄色或暗黄色,略突出;质硬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;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/2~1/3,形成层淡棕色,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;气微,味甜,嚼之有豆腥味。特征可概括为:红芪单根圆柱形,上粗下细色红棕;质硬而韧富粉性,皮部黄白较疏松;气微味甜豆腥味,补气固表治疽痈。

  药品鉴别

  鉴别要点

  三种正品黄芪主要特征:黑皮芪外表皮淡黑色或香灰色、皮松肉紧,内色鲜黄或淡黄,味甘气香,嚼之渣少或无渣;白皮芪外表黄白色,皮肉紧贴。质坚挺,断面具菊花心,气香味甘,嚼之渣少;而红芪则外表红棕色、具有核桃纹理,内面黄白色,质坚而稍韧,粉性大,味甜有豆腥气。

  理化鉴别

  1.取粉末0.5g,加水5ml,浸渍过夜,滤过,取滤液1ml,加0.2%茚三酮溶液2滴,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,显紫红色(氨基酸、多肽)。

  2.取粉末1g,加甲醇5ml,浸渍过夜,滤过,取滤液1ml蒸干,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残渣,加醋酸酐-浓硫酸试剂(19∶1)0.5ml,溶液由黄色转变为红色~青色~污绿色(甾醇类)。

  样品液:取该品粉末3g,加甲醇20ml,置水浴上回流1小时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,每次20ml,合并正丁醇液,蒸干,残渣加甲醇溶解使成0.5ml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

  对照品液:取黄芪甲甙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。

  展开:硅胶G薄层板上,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样,以氯仿-醋酸乙酯-甲醇-水(20:40:22:10)10℃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上行展开。

  显色:喷以硫酸乙醇溶液(1:10),105℃加热数分钟,至斑点显色清晰,置紫外灯下(365nm)检视,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色斑。

  含量测定

  取该品粗粉约1.05g(同时另取该品粗粉测定水分),精密称定,置索氏提取器中,加甲醇40ml,冷浸过夜,再加甲醇适量,回流4小时,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,残渣加水10ml,微热使溶解,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,每次20ml,合并正丁醇提取液,用氨试液提取2次,每次20ml,弃去氨液,正丁醇液蒸干,残渣加水3~5ml使溶解,放冷,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(内径1.5cm,长12cm),以水50ml洗脱,弃去水液,再用40%乙醇30ml洗脱,弃去40%乙醇洗脱液,继用70%乙醇50ml洗脱,收集洗脱液,蒸干,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内,加甲醇至刻度,摇匀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与6μl、对照品溶液2μl与4μl,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一甲醇一水(13:6:2)10℃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0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,取出,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,周围用胶布固定,进行扫描,波长:λS=530nm,λR=700nm,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,计算,即得。该品按干燥品计算,含黄芪苷(C41H68O14)不得少于0.040%.

《黄芪种植技术要点 黄芪的鉴别要点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。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延伸阅读
7月29日尾盘本站数据分析,农业种子概念报涨,敦煌种业(6 67,10 066%)领涨,大北农(7 56,8 155%)、神农科技(5 15,5 967%)、荃银高科(32 37,5 337%)等
2021-08-09
近日,很多网友都在关注农村最缺什么生意这方面的信息,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农村最缺什么生意的具体情况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 农村最缺什么生意(50个适合乡镇
2021-06-09
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,农业永远是国家的支柱产业,更是阳光产业。如果农业和健康产业有效结合,将是未来10年-20年的领军行业。 你注册
2021-10-11
最近的争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,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,只要你不能自己独立自主,早晚有一天会被别人算计。所以关于粮食生产的问题,我们必须要以自我生产为主
2021-10-09
粮价上涨,名义上会改善农民的收入,只是纸上财富,实际情况上很可能是农民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。 道理很简单。粮食关系到14亿人吃面问题,最基本的生存问
2021-03-18
如果有这样的原则,说明有情商更有财商,未来光大门庭的愿望是有可能实现的。 “卖房不卖门,卖牛不卖绳”,都表达出一个意思,就
2021-03-18
非常感谢!还别说,这两天,真让我捕捉到了一项特别不错农村种植创业项目,而且,与农业息息相关,同时,也是农民朋友,创收,增收的优质项目。如果朋友们对此感兴趣,下面
2021-01-25
去年的非洲猪瘟对我国的猪肉供需关系影响较大,直接导致猪肉价格上涨飞速,据了解,今年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还是比较复杂严峻,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大,境外疫情传入风险增
2020-11-05
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调侃的话,叫做“城市套路深,我要回农村”,这句话可以反应出现在很多人眼中,农村比城市要好很多。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慢慢也成
2020-10-24
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强,农村交通越来越发达,东部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,农村商机无限。我觉得农村兄弟姐妹,就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创业发展,就不用舍下妻儿远离家乡去打工了
2020-10-24
  • 推荐访问